“武陵最美交通人”龚侠飞“博爱”一生 只为报党恩
尚一网记者 罗朝阳
饮水思源。对龚侠飞老人来说,这源头便是党恩。
武陵区和生源养老公寓216室,龚侠飞2013年搬来这里。他居住的房间并不大,一眼就能看尽。对着电视的那面墙上贴满了龚侠飞所作诗词。“诗词墙”下的木桌上摆放着一叠厚厚的荣誉证书和报纸。
龚侠飞的房间。尚一网记者 罗朝阳 摄
龚侠飞1929年出生,今年89岁。他2岁时,父母就因家境贫困将他和弟弟用一担箩筐自湘乡挑到常德,从此扎根常德,成了地道的常德人。
解放前,战火纷飞,民不聊生。龚侠飞用“苦难”二字概括那二十年。正因此,他无比感谢解放了全中国的共产党。解放后,党又给了他求学的机会,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希望和色彩。党恩重如山,他始终铭记党恩,不敢辜负党的培养。他说,唯有兢兢业业,为社会做贡献才不负党恩。
武陵区交通运输局不少干部感叹,“龚老将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学习得比我们还透彻,自愧不如。”龚侠飞的老年生活不孤独,除了公寓安排的活动外,他每天都通过中央电视台学习中央精神,拿着放大镜阅读《常德晚报》来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每年“七一”,他都会交纳100元特殊党费。201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他一次性交了1000元特殊党费。他打趣说,这是给党买生日蛋糕的。
40载无憾教书育人路
“我这辈子最好的岁月,都奉献给了教育事业,最骄傲的事就是为交通系统培养了许多人才。”
龚侠飞任教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电大和交通职校。他还在石门、桃源、澧县等地开办交通职校分校。1990年,龚侠飞自武陵区交通运输局退休后,又受聘当了13年的交通、电脑学校教师。现今,常德市交通运输局内不少干部都是龚侠飞当年的学生。
说起学生陈习玲登报寻他之事,龚侠飞记忆犹新。2014年5月16日,一篇名为《龚侠飞老师,您的学生陈习玲在找您》的报道作为头条刊登在当天的《常德晚报》上。
陈习玲,比龚侠飞小4岁,1952年曾就读于常德市北街口小学。她家庭困苦,龚侠飞知道她上学没吃早饭,每天都给她一块发糕。陈习玲在报纸上说:“希望有生之年还能见他一面,向他说一声谢谢!”
身为一名老师,能有学生铭记他六十余载,龚侠飞的职业生涯可以说是无憾了。
热心公益成晚报“红人”
龚侠飞是《常德晚报》的忠实读者,也是晚报“红人”。15年来,他因捐钱、捐物、捐献器官“亮相”晚报20余次。龚侠飞说,他名中带“侠”,便是要以侠义之心待他人。
龚侠飞育有两女。他说,“两个女儿身材娇小,怕她们嫁到婆家受欺负,我就给她们招了婿。我有2个外孙,都是大学毕业,他们参加工作好几年了。”
他家庭和睦,若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便是大外孙还没成家。他原本想从住房拆迁款中拿出16万元用作公益专项基金,想将公益事业长期、有计划地做下去。但是考虑到大外孙还没结婚,想支援大外孙成家后再将剩余的钱用作公益。
龚侠飞在经济上并不是一个富有的人。他每月退休金2000余元,堪堪支付他在养老院的费用。他捐赠给社会的每一笔钱都是自己省吃俭用积攒而来的。
曾有亲戚劝他不要捐了,应该吃好穿好过好日子。龚侠飞说:“我现在没有负担,为社会做点贡献让我感到很开心。”他未曾动摇过,他想那么做,便一直坚持那么做。
1988年重建德山孤峰塔时,龚侠飞和他老伴贺韵琴捐款300元,而当时他的月工资只有57元。从2011年开始,龚侠飞就一直通过常德市红十字会捐款捐物。每年3到4次,每次500元、800元、1000元不等……
除了捐款外,龚侠飞还曾整理出6箱新的、好的衣物捐给临澧县敬老院。2013年6月下旬,龚侠飞向红十字会申请,填写了《人体器官捐献志愿书》,决定身故后将眼角膜捐献出来。
“我这辈子自我总结就是‘三好’‘四献’——思想好、道德好、实践好,献青春、献余热、献爱心、献器官。”龚侠飞回首一生,这样总结道。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