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交发〔2014〕14号
各区县(市)交通运输局,常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柳叶湖旅游度假区、西湖管理区、西洞庭管理区、桃花源旅游管理区(筹)交通运输部门,贺家山运管所,市直交通运输各单位:
现将《2014年常德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各部门根据职能职责,对照目标任务,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确保2014年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常德市交通运输局
2014年2月24日
2014年常德市交通运输工作要点
2014年是实施 “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目标是:(1)确保完成省、市确定的各项任务指标;(2)确保我市交通运输发展目标管理考核主要指标在全省排名位置前移;(3)确保全市交通运输系统不出负面曝光事件和违法违纪查处案件。围绕上述“三大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推进项目建设,完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1.以推进沅澧城镇快速干线建设为重点,掀起干线公路建设新高潮。按照“快速干线、产业长廊、绿色通道、城镇集群”的定位,抓好沅澧快速干线1号大道G207澧县张公庙至鼎城岗市圆盘和2号大道津市至石门公路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年内动工建设。加快推进石门冉家坪至闫家溶、安乡荆江南堤至八百弓、临澧安福至石门青玄、临澧林伯渠故居至石门夹山、汉寿县城至岩汪湖、岩汪湖至军山铺公路建设,确保三岔路至临澧、周家店至西湖、二广高速芦荻山互通连接线、澧县黄桥至卷桥、G319桃花源景区改线、西湖园艺村至汉寿罐头嘴、城头山遗址公路建成通车,全年完成新改建通车里程达到150公里以上。开工建设G319G207常德城区改线、G353安障至红卫闸、石门太平至柳家垭、澧县宜万至孙家坡、澧县绕城线、桃源杨家台至火车站公路,全市干线公路在建里程达到450公里以上。加快推进澧县洞市至临澧新安、桃源剪市至凌津滩、G353三岔河至安乡县城、贺家山乐兴八队牌坊至加油站牌坊、澧县盐井至如东、临澧五里堆至合口、鼎城蔡家岗至双桥坪等项目前期工作。
2.以安慈高速开工为重点,全面推进高速公路建设。进一步加强督促协调,确保安慈高速年内开工建设,常安高速完成主体工程,东常高速建成通车;争取省交通运输厅支持,推进宜张高速石门段工程项目前期工作。
3.以石龟山大桥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公路桥梁建设。开工建设石龟山大桥、常德沅水四桥,确保澧水艳洲大桥建成通车,力争官垱大桥、陆家渡大桥完成主体工程。实施病危桥改造116座(其中干线公路危桥6座、农村公路危桥110座)、渡改桥9座。同时,完成石门杨岭岗大桥、津市澧水二桥项目前期工作。
4.以促成沅澧两水千吨级航道开工建设为重点,抓好货运物流、客货站场、农村公路、港口码头等项目建设。抓好沅水浦市至常德、澧水澧县至茅草街1000吨航道整治工程协调工作,开工建设德山和澧县戴家湾码头,力争启动津市窑坡渡、安乡长岭洲、鼎城蒿子港等码头建设。抓好西湖汽车站、石门永固汽车站等项目的刹尾,加快桥南货运物流中心建设,开工建设澧县华安物流中心、澧县汽车总站、汉寿花木兰汽车站,建成农村客运站3个、农村客运招呼站289个。建成农村公路524公里,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开发工作要求,加强300个重点贫困村的村级公路建设规划、设计和项目争取工作,建制村通畅率达到97.24%。
二、加强管理养护,巩固交通设施建设成果
1. 加强公路管理养护。完成历年来建成的国省干线公路项目的(交)竣工验收和接养工作,进一步落实管理养护主体责任,促进干线公路建设与管理养护的规范化。全力抓好公路预防性养护和标准化养护,不断创新公路管理养护模式,因地制宜推行养护工程招投标制和承包制。完成干线公路大中修标准里程110.91公里,既有普通国省道年末路况优良率达到90%;建成农村公路文明示范路390公里,农村公路年末路况优良率达到85%。
2.继续抓好公路绿化。把公路绿化作为促进公路管养上水平的重要手段。打好已绿化国、省、县道“补蔸全苗”歼灭战,抓好2013年新改建通车国省干线、农村公路宜林路段绿化,完成2013年农村公路绿化普查中乡道公路绿化任务的30%,确保各区县市(含“五小区”及贺家山农场)成片连线创建2条以上5—10公里公路绿化样板路。此外,同步抓好路面保洁、路肩培护、安保设施、标示标牌等配套工程建设,真正打造“畅、洁、绿、美、安”的公路交通环境。
3. 加强超限超载治理。严格落实“政府负责、部门协作、区域联动、责任倒查”工作机制,全力抓好公路治超工作,全面整治超限超载运输,确保交通设施建得起、管到位、受益久。
三、强化行业管理,提升交通运输发展水平
1. 加强交通安全监管。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分片包干负责”的规定,依法履行行业监管职责,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强化县乡政府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二是夯实安全基层基础。深入推进“平安交通”建设,大力开展“打非治违”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建设,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三是强化安全常态管理。强化驻站管理人员“三关一监督”职责,督促企业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管理规定;巩固水上安全隐患整治成果,强化乡镇客渡船“县管乡包村落实”责任制,加大对重点水域、重要客(渡)运码头巡查力度,完成渡口改造、客渡船改造、AIS安装等工作任务,确保水上交通安全;加大交通项目建设特别是桥隧施工的安全监控,坚决杜绝施工安全事故发生。
2. 推进综合运输发展。一是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开展“公交优先发展实施年”活动,优化调整市城区公交线网和营运组织,保障城市公交综合用地,完成市城区快速公交一期拓展工程建设;抓好市城区新增500台出租车运力投放,为市民出行提供优质的行业服务。二是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造。完成市城区16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和灌溪、芦山、白鹤山镇公交一体化改造规划方案,力争年内完成灌溪工业园、桃花源机场公交化改造。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以县为主编制乡镇农村客运发展规划,建制村通班车率达到96%;推介津市市城乡客运一体化做法,支持西洞庭管理区启动城乡客运一体化工作。三是提高运输服务水平。加强客运市场管理,按照市城区交通秩序整治活动部署,持之以恒抓好客运市场非法营运整治,坚决防止反弹。加强运输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和驾驶员考核工作,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和水平。在“数字常德”的总框架下定位,启动交通运输信息资源规划,做好交通运输信息化和交通运输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前期工作。
3. 保证工程建设质量。严格执行《交通建设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强化项目法人、施工、设计、监理等从业单位从业人员资格准入,提高项目管理、建设队伍素质。加强合同履约、工程设计变更和资金拨付管理,全面推广项目建设“10+5”管理举措,确保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100%,交工验收合格率100%,无重大交通建设质量责任事故。着力推进交通工程建设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加强从业企业动态管理和信用等级评价,不断完善交通工程建设市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制度,加强对项目建设招投标的监督检查,营造开放、竞争、公开有序的交通建设市场环境。
四、突出改革创新,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活力
1.深化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市政府《关于印发<常德市交通运输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常政办发〔2010〕24号)和《关于印发<常德市公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常政办发〔2014〕5号)文件要求,落实市及区县市公路局分级归口交通运输局管理工作,严格区县市对辖区内国省干线公路的建、管、养责任,建立有利于调动区县市积极性的有效机制,促进国省干线公路可持续发展。同时,督促各区县市落实好乡镇公路管理养护专职或兼职队伍,建立健全市县乡三级公路养护巡查机制和养护经费投入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管养水平。
2. 深化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市级交通投融资平台,确保2014年完成融资10亿元以上。同时,积极指导各区县市建立交通投融资平台,有效整合各类交通资源,拓展交通建设投融资渠道,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3. 深化交通公共服务改革。争取上级支持,撤除临岗公路临澧收费站,并协助澧县解决好新裕公路问题。稳妥推进公交行业“公车公营”改革,积极引导道路运输行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
五、抓好自身建设,塑造交通行业良好形象
1. 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按照中央、省市统一部署,积极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确保抓好落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并以反对“四风”为突破口,进一步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同时,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交通专业人才,优化干部队伍结构。
2.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贯彻执行《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等有关要求,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认真开展各类专项整治活动。深化岗位廉政风险预防机制建设,抓好工程建设招投标、客运线路审批等重点领域、重要环节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整治公路水上“三乱”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提升交通行业形象。
3. 加强交通法治建设。抓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统一”工作,2014年6月底全面完成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形象统一。不断规范服务流程,提高行政审批效能,打造人民满意服务“窗口”。深入开展依法行政、执法为民、文明执法宣传教育活动,严格公正执法,坚持把依法办事贯穿于交通运输工作的各个环节。
4. 加强行业文化建设。开展传唱《奉献交通最自豪》、争做奉献交通人活动。深入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大力开展先进典型选树和宣传活动,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传递行业正能量,增强行业凝聚力。充分利用报纸、网络、电视等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宽视野抓好交通新闻宣传和信息报道工作,努力营造交通运输发展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