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乡村道路的变迁
漫步在平直顺畅的武陵区乡村水泥路上,我这个老交通人不禁感慨万千,思绪的潮水泛起阵阵波澜,脚下道路变迁的一幕一幕象走马灯似的在眼前浮现……
1978年以前,武陵乡村道路都是机耕道、土路或简易砂石路。直到1995年常德江北城区行政区划调整时,除乡镇政府门前及个别地方修筑了零零星星的几小段水泥路外,其他乡村道路常年修修补补状况依然。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俗语“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九五”期间,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人民群众都深刻感受到了落后的乡村道路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靠自己”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全区在总体上开始推行“三个大、三个一”的建设格局,即一年上一个大项目,一年搞一个大动作,一年打一个大会战;修筑一条,巩固一条,受益一条,一步一个脚印,逐步展示武陵乡村道路新形象。1996年,市、区、乡三级共投入220万元,完成了常(德)牛(鼻滩)公路芦山段长6.3公里、宽6米的水泥路改造工程,打响了武陵区农村道路建设第一炮。1997年,丹洲乡在人大会上通过集资改造“八一路”的建设方案,当年付诸实施,完成长10公里、宽5米的砂石路改水泥路工程。总投资300万元,在此后的五年中,其他五乡一镇都经自主筹资融资、争取上级补助的方式,新建改建一至两条水泥路或沥青路。1996年至2002年期间,全区共投资800多万元,硬化乡村道路29.2公里。
时值2003年,国家交通部开始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通乡公路建设投资力度,农村公路建设被当作民心工程与德政工程,列入“省八件实事、市十件实事”,引起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大家在剖析武陵乡村道路实际状况的基础上,清醒的看到:我区乡村道路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小、路况差,已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防汛抢险物资运输受阻、收购农产品的大型车辆行驶不便、满载鲜菜的三轮车倾覆、雨天上学的学生被溅得满身泥水等等,同时也与国省道形成了鲜明反差,影响了招商引资工作,损害了常德“门户”形象,这种状况必须尽快彻底改变。为此,区委书记王孝山同志多次对乡村道路建设提出指导性意见,并亲自出面和上级有关部门衔接。区长罗少挟同志多次主持召开乡村道路建设现场办公会,解决实际问题。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同志对主要乡村道路建设工程项目进行了视察、区交通局组织专门班子对乡村道路进行勘察、测量,按技术规范编制桩号,确定主要控制点,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澄清底子,绘制出《武陵区公路现状图》。区里确立了路网布局和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主要是:与农村产出布局、经济发展、资源人口分布、自然地理特点相适应;与国、省干线公路和城市道路布局相匹配;与山、水、林、田治理以及环境保护相协调。改建乡村道路主骨架,打通断头路,衔接铁水运,配套站场港,提高现有技术等级,逐步实现乡乡村村通水泥路或沥青路,为武陵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道路交通保障。修订了到2020年的长期规划、到2010年的中期规划和到2005年的近期规划。为了筹措乡村道路建设资金,各有关部门付出了巨大努力,收到了良好效果。2003年至2005年,获得通乡道路建设国家转贷资金240万元;争取到市交通主管部门补助资金101万元;区财政超比例追加工程项目配套资金520万元;区交通局投入资金153万元;各乡镇自筹资金94万元,共计1108万元。新建改建芦山乡丁马线、东江乡罗高线、河洑镇三马线、护城乡与丹洲乡护丹线等主骨架乡村道路45公里,率先在全市实现乡乡通水泥路目标,工程质量得到省市交通质监部门好评。在全市交通工作现场会上,我区就通乡道路建设问题作了典型发言,介绍了经验。
进入“十一五”时期,通村公路建设被纳入各级地方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要求:“十一五”末期,要有70%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市政府要求:“十一五”末期,要有90%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明确规定:对计划内的通村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每公里省补10万元、市补1万元,不足部分由当地自筹解决。全区上上下下普遍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一定要牢牢把握,加大通村道路建设力度,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加快富民步伐。在通村道路建设专题会议上,区委书记王孝山、区长罗少挟当即拍板,区财政对路基宽4.5米、路面宽3.5米的砂石路改建为水泥路的,每公里补助5万元;对路基宽5米、路面宽4米以上的砂石路改建为水泥路的,每公里补助7.3万元.区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还制定并印发了《武陵区2006年通村公路建设实施办法》,全区迅速掀起了通村道路建设新高潮。区交通局组织工程技术员夜以继日地赶制出了设计、施工图纸。各乡镇共招聘13支具有三级以上资质的施工队伍进场破土动工。区财政对上半年开工的工程项目每公里预拨5万元启动资金。区建设局对每个乡镇均派驻了监理工程师,采取旁站、巡查和平行检验等方式,对工程实施监理。许多村都成立了由村干部、老党员、懂业务人员组成的3至7人的理事会,每天守在工地,收方,丈量水泥路面宽度、厚度。区交通局负责人经常深入到工地现场巡回检查。施工中,各方面监督管理人员对发现的质量问题、隐患及苗头,该整改的坚决整改,该返工的坚决返工,直到合格为止。确保了全区一次性通过省、市验收关。2006年,全区共投入资金1990.6万元,完成了通村道路水泥路工程120.4公里,写下了武陵农村公路建设史上最辉煌的一页。2007年,我区又完成了通村道路水泥路工程10.1公里。至此,全区“十一五”期通村道路建设省、市下达计划提前三年全部完成,在全市各区县(市)中率先实现村村通水泥路目标。
(武陵区交通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