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魅力“窗口”——常德市交通运输管理处二十年发展纪实
常德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自1988年成立以来,伴随着常德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通过强化服务,规范市场,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实现了道路运输业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目前全市从事道路运输及相关业务的经营业户22502户,从业人员近5万人;全市营运客货车辆从不足千台发展到2万余台;1988年,全市仅有发往区、县(市)及周边城市的班车,如今,常德已开通892条客运班线,辐射全国22个省、市,形成了干支相连、通达城乡的客运网络,客班车也从老旧单一的三湘车发展为大、中、小相结合,高、中、普互补充的多层次运力结构体系;20年间,公路客运一票难求的现象已成历史,全市完成客运量从1988年的37万人次发展到2008年的14680万人次,货物运输从求人运货发展为集装箱运输、快运、零担运输、货物配载等多种形式并存的良好格局,让百姓乘车运货既快捷又方便。全市现有维修企业916家,门类齐全、遍布城乡、服务方便及时的汽车维修网络初步形成;全市共有各类驾校31所,年培训能力达3万多人,形成了布局较为合理、功能较为齐全的机动车驾驶培训体系。
20年来,市运管处与全市道路运输业并存发展,先后获得了全国道路运政管理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全省文明示范窗口单位、全省运管机构创优单位等荣誉称号。
2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回顾常德运管和道路运输业走过的辉煌历程,共同打开一扇文明、规范的魅力之窗……
客货运输,让乘车运货方便快捷
改革开放前,道路运输为“三统”(统一组织货源、统一调配运力、统一运价)管理,改革开放后,按照交通部确定的“有水大家走船,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运输市场全面放开,汽车客、货运输快速繁荣起来。
然而,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客货运输供不应求的现状仍然没有改观,年纪稍大的人都有这样的记忆,那就是出门搭车太不方便了!不仅道路条件差,由市城区发往区、县(市)的班车少,且沿途不停车,通常45座的车要挤上八九十人,如果要坐长途车到长沙去,需提前三天买票不说,多数时还得走“后门”才能求得一张车票。出行难成为当时人们最为头痛的事。
1988年,常德撤区建市。当年10月19日,市交通局将运输管理科、民间运输管理处、生产调度室、汽车维修办等4个科室的职能归集,成立常德市交通运输管理处。说是运管处,其实机构与人员相当于市交通局一个科室,成员仅有3人。
市运管处成立后,培育运输市场、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身运输业成为他们最初的工作。为了能给群众乘车提供更多的选择,他们甚至帮助车主购车、上牌,分析市场,由于从事道路运输业投资少,见效快,一大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人于是投身其中。
1992年,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交通部下发《关于加快道路运输发展的若干意见》,全市运管人员以搞活国营大中型运输企业,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社会主义运输市场为目的,在调控方向上,根据旅客乘车需求的变化,着重引导发展中小型客车、部分高档豪华客车和出租小汽车,积极鼓励引进外资发展我市的出租客运和集装运输,筹建了常德富豪小汽车出租有限公司。由于购买货车需要指标,市运管处专门派出工作人员到长沙、株洲等地开辟市场,一名干部通过努力争来了120台货车的指标,成为当时的功臣之一。
1993年,我市全面放开公路货运市场,下放审批权限,取消了运力额度管理。凡具备经营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在办理批准手续后,均可参加营业性货物运输。为了保证重点港站的畅通和大宗物资的及时疏运,运管部门进行了组织协调管理。凡进入港站的物资运输全部放开经营,允许具有运力的货主单位自货自运,其余物资引入竞争机制,实行承托方双向选择,合同运输。对客运市场的管理实行国有、集体、个体一齐上的方针,凡具备经营条件的国有、集体和私营经营者,经过批准后均可从事营业性旅客运输,对跨省、跨区的长途客运以国有、集体运输企业为主经营,个体经营者以短途客运为主。当年,全市新增营运客车516台,10036个座位,共开辟客运线路614条,其中,中、长途客运线路259条,区、县内短途客运线路354条,为专业运输企业新开辟长途客运线路11条,在合理安排客运线路的同时,下放客运班次审批权,大大方便了运输经营者。
1999年,客运市场的管理坚持走运力向东扩、往西走的方针,新增上海、常熟、温州、厦门、昆明等跨省线路15条,跨区线路8条,新增边远山区线路3条7个班次。开通了常德至长沙、澧县、临澧、津市等跨区、跨县直达快班。全市投入空调小巴车50辆,新增空调、卧铺高档客车83台。2000年,全市所辖乡镇全部通客班车,行政村的通车率达57%,全市营运客货车达到3万余台。
时间进入新世纪以来,培育和发展农村短途客运市场,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乘方便车、乘安全车的需求,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002年,市运管处成立了专门的班子,拿出了专项经费,抽调了专职人员,走访近万户农户,理出了“发展农村客运,服务农民群众”的思路。按照“统一部署,分级负责,重点指导,因地制宜,以点带面,稳步发展”的要求,首先在桃源、石门两县26个乡镇展开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的试点工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2005年,市运管处制定《常德市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规划》,“十一五”期间,我市拟建农村客运站174个,招呼站和候车亭3571个,使80%以上的乡镇和行政村建有等级客运站和候车亭及招呼站,公路客运通达行政村覆盖率达80%以上。近几年来,农村客运网络的建设成为全市运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几年努力,我市农村客运班车通达率达90%以上,让农民在家门口乘车成为现实。
如今,公路客运仍是我市客运的主力军,全市已建成55个客货站场,常德汽车总站、常南汽车总站均为国家一级车站,为旅客出行提供了更为舒适的场所。
行业监管,让运输行业健康成长
建立开放、平等、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加强运力调控,促进行业健康成长是运管部门的主要职责。1988年10月,市运管处成立仅10天,跨省、地州市的客车全部核发悬挂省运管局统一制作的“经营线路标志牌”,并对营业性客货运输车辆展开年度审验工作。
1989年,市城区运管所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一清理、二控制、三整顿、四监查”,通过清理,共收回营运证118本,收缴自制和不按线路规定营运的客运班线牌26块。同时,开始从宏观上控制运力的投放,全面停止行政事业单位的车辆参加营业性运输,严格新增运力的审批制度。仅当年,市城区共压缩行政事业单位营业性车辆287台,1150吨,占现有营运车辆的14.5%。并批准新增营运车辆69台,有效地对城区运输市场的运力投放加强了宏观控制。
1990年,市政府常务会议决定:用3年时间,积极稳妥、深入有效地抓好全市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工作。强调客运市场的管理,以“三定两挂”(定班次、定线路、定站点,悬挂班线牌、悬挂里程价格表)为重点,首先解决县以上城镇的客车“车进站、人归点”和严格按审定线路经营的问题。1991年10月,针对群众反映的“个体客车秩序乱,乘车没有安全感”的情况,市政府召开全市道路客运市场治理整顿工作会议,颁发《关于整顿道路客运市场的若干具体意见》,明确提出对社会个体进行全面清理审验,强制年检、保险,对新增(更新)客车实行计划额度管理和购置前审批制度。新增(更新)客车,凭市运管处的《准购证》,交警部门才可给客车登记上户发牌照。
为从根本上规范客货市场,从2004年起,开始打破沿用多年的客运线路经营权终身制,推行客运线路经营期限制,并认真组织开展客货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工作,逐步完善了客货市场管理长效机制。
除了对全市客货运输的监管之外,汽车维修、驾培管理、搬运装卸、车辆安全等方面的监管也是运管职能的主要部分。市运管处刚成立时,维修办的主要任务还仅仅是发证,市城区上规模、能从事汽车大修的厂仅有一家,很多修配厂到处是油污,环境脏乱差。1995年以来,市运管处每年都举办汽车维修行业技术比武和优质服务活动,并结合存在的问题,对汽车维修市场进行大规模的清理整顿,使汽车维修企业实现品牌经营、连锁经营,行业不断壮大。
1996年,为了强化车辆安全管理,市运管处成立了安全科,对营运车辆实行“三关一监督”(即市场准入关、从业人员关、车辆技术关,形成一个完整的监督体系),从当年起,营运车每年必须检测一次。早在1994年,临澧县便已率先成立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这是全省首家检测站,通过两年发展,全市已有5家这样的检测站,为营运车的安全把好关。从1997年起,我市对运行1至1.5万公里或是运行三个月的客货运车辆实行强制维护,近年来,市运管处采取严格落实承运人责任险制度、推行车辆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对全市所有站场及运输企业进行安全隐患排查等手段,逐步完善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使营运车辆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1995年,公安部发文要求对驾校实行行业管理,次年,市运管处成立驾培科,正式对全市驾校进行管理。驾校发展快,竞争也相当激烈,打价格战抢生意的现象时有发生。2004年开始,市运管处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成立驾校行业自律领导小组,制定行业公约,制作并悬挂了全市统一的价格收费公示牌。公约的签订和实施,使驾培市场逐步步入规范化。近几年,重点加强驾培质量管理,积极引导各驾校加大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和教练场地,在全省驾校检查验收中,我市31所驾校全部合格。为稳定培训价格,市运管处在组织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在部分驾校推广联合报名招生,取得良好效果。
行业文明,塑造运管“窗口”形象
道路运输行业是城市的“窗口”行业,其服务质量、文明程度直接影响到政府形象。市运管处成立以来,一直把文明服务放在首位,一方面在全市运管系统内广泛开展创建“文明机关”、“明星运管所”、“十佳运管员”的活动,最近两年,又将管理与服务相结合,组织开展了“创新运管我支招”研讨活动与“运管互动,真情服务”交流活动,多次邀请行风监督员、社会各界人士及服务对象进行座谈,并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常德运管主题词”和“常德道路运输行业主题词”,开展"我与运管"有奖征文活动等。另一方面,市运管处把规范运政执法行为作为行业文明的内容之一,实行政务公开,推行阳光执法,主动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让执法程序更加规范。近年来,全市运政系统广泛开展了运政行为规范活动,运政爱民活动,运政优质服务等,进一步改变工作作风,树立起良好的运政执法新形象。
同时,以行业带行业,以文明促文明。出租汽车在我市刚刚兴起时,体制松散,从业人员成份复杂,管理难度大,存在的问题较多,“上车十元不找零”、“脏乱差车满街跑”等现象屡见不鲜。为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从1995年以来运管处除坚持举办出租汽车驾驶员服务资格证培训班外,先后组织开展了出租车“百日优质服务竞赛”活动、“争做文明使者、光大常德形象”活动、“文明经营、优质服务”达标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使我市出租汽车行业的文明风气一年比一年浓厚,文明程度一年上一个台阶。仅2003年城区出租汽车驾驶员做好人好事2500余人次,拾金不昧交还失主或上交管理部门财物折合人民币30余万元。市运管处被评为全国出租汽车管理先进单位。2005年5月,出租车、公交车管理职能正式由市运管处移交给市城管局。
2006年,运管处与市文明办、市交警支队、道路运输协会联合组织在全市道路客货行业启动了争先创优活动。几年来,涌现出许多心系乘客、爱岗敬业、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的典型,对提高道路运输服务质量和我市文明程度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强化服务,视经营户为衣食父母
市运管处成立20余年来,对全市道路运输行业实行了有效的管理,基本满足了人民群众乘车、运货、修车、学车的需求,为我市道路运输事业的发展和促进地方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
2006年6月,市交通局新任副局长谢朝君兼任市运管处主任。新官上任,为运管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认为:运管的生存之本在于运输业的发展,纵观市运管系统20年的发展史,机构的不断壮大是建立在常德运输业的发展壮大上的。因此,他响亮地提出一个理念,那就是“视经营户为衣食父母”。他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道路运输的需求也逐步发生了变化,道路运输行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供给不足转为运输效率低、服务质量不高等等,对运管人员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运输事业发展了,运管才有可能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为经营户做好服务。
为经营户服务,运管处从领导带头做起。2006年以来,谢朝君同志亲自组织开展“围绕‘三最’搞调研,排忧解难促发展”活动,先后5次带队深入到石门、临澧、澧县、桃源、津市、安乡等地进行专题调研,现场解决道路运输市场的矛盾。为增强服务功能,2007年运管处对8项许可事项实行了全面提速,在法定许可时限内提速30%。对服务类、配发证件类事项实行急事急办、随到随办。如今,又开通了“常德交通运输信息网”,设立了“客运班次查询”、“货运配载信息”等栏目,为人民群众出行和广大经营业户提供了方便。
谈到今后的工作思路与方向,谢朝君说:首先要依法行政,认真履行职责,促进运输行业健康发展。随着市民法治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行业管理部门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运输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行业,运管部门要适应新的变化,达到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水平。前些年,客运矛盾不断,市运管处及时掌握信息,对运力投放实行宏观管理,并及时化解矛盾。现在,对新开辟线路、新增加车辆,运管部门采取先申报、在当地公示的方式,如果矛盾很大,百姓反映问题太多,一般不提交;如果当地百姓对此无异议,则提交行政许可领导小组集体审批。通过一系列有效手段,带动行业健康发展。
同时,继续加大为百姓办实事的力度。近年来,随着农村公路建设掀起高潮,给农村客运网络化带来了契机。从2004年,我市大力发展农村客班车,既方便了群众出行,也为农产品的外销起到了作用。我市“十一五”规划中明确:到2010年,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要有候车亭、招呼站。目前,各区县农村客运发展来势较好,各地因地制宜,大部分乡村实现了村村通,农民出行方便快捷。随后几年,市运管处会把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作为服务农民,服务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来抓,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在常德运管人的不懈努力下,明天的道路运输业和运政管理会更加和谐,明天的常德运输经济会更加繁荣!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